一千年前的诗句“独在异乡为异客股票配资开户官网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说的是旅居他乡的思念。一千年后,来自台湾的女孩赖赖也体会到了同样的心情,并用实际行动去寻找自己断了线的根。
赖赖出生在台湾,家里流传着一段老旧的家谱记录:她的祖先在清朝康熙年间从福建漳州府平和县的“深田炉溪社”迁到了台湾,从此与故土失去了联系。2022年中秋,思乡情切的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根,贴出家里保存下来的老地址信息,请网友帮忙查找祖籍地。对许多人来说,“落叶归根”是最朴素的愿望,赖赖的帖子很快引起大量关注。
贴子里写的“漳州府”“深田炉溪社”等地名带着浓厚的年代感。尤其“漳州府”这种称呼,自民国以后就少用了,老一辈人才可能知道其中含义。网友们一起筛查、比对历史资料后,基本确定省份和县名是“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”,但“深田炉溪社”究竟对应现在的哪个行政村,却很难直接找到线索。
展开剩余79%不少人指出,清代“社”是县以下的一种基层单位,类似现在的村落;但自建国后,这种称呼逐步废止,很多地名在行政区划变迁中也发生了改称或合并。再加上方言发音差异,有的地名在不同语境下会产生音写变体,给检索带来难度。眼看调查陷入僵局,赖赖几乎要放弃,但几位本地网友提出了两个可能方向,重新点燃了希望。
一种猜测是“深田”可能是“心田”或“深田堡”在发音或书写上产生的误差;另一条线索建议查阅《平和县志》这类地方志。县志往往记载较详细的家族迁徙和人口流动信息,虽保管在民间或档案馆并不容易检索,但仍值得一试。赖赖鼓起勇气去翻阅这些资料,出乎意料地在《平和县志》中找到了关键条目:康熙年间确有一支赖姓人家因生活所迫迁往台湾,人数约九十余人,从此与故乡断绝来往。
进一步比对资料和地名对应关系后,线索逐渐清晰:赖赖祖籍大概率指向现在的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,而不是字面上的“深田”。确认这一点后,赖赖既激动又紧张,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了心田村村委会。
当村里的负责人接到电话后,用带有浓重闽南口音的普通话问起她的姓氏,听到是“赖”之后,村里人立刻热了起来。村长告诉她,心田村有赖姓的大户,祠堂中保存着完整的家谱,确有一支分支曾迁往台湾。村里还保留着手抄的家谱《赖氏谱牒拾遗》,里面记载了赖氏家族的台籍分支,确证了赖赖是这支族谱的后裔之一——可以追溯到村里的“十四世登芳公”,他正是带领族人迁台的那位祖先。按谱系推算,赖赖约是赖姓的第二十二世传人。
得知结果后,赖赖难掩激动,立刻打电话告诉父亲。父亲和台湾那边的亲属听闻消息,也被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动:许多人决定回故乡看看,与久别的亲人见面。一时间,赖赖的电话被亲戚的问候淹没:“家乡现在怎么样?还有谁记得我们吗?”这种跨海的牵挂立刻变成了具体的行动。
赖赖很快踏上了回乡的旅程。到达心田村后,她受到了热烈的接待:村民们纷纷出门迎接,孩子们好奇地拉着她的手,村长和负责文史的赖瀚钟拿出了家谱、亲属记录,耐心地为她核对族谱和世系。那一刻,陌生却亲切的面孔让赖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归属感,她蹲下与孩子们互动,心里既酸又暖。
村里人告诉她,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台湾赖氏来过一次寻根,并曾带回家人祭祖。只是当时交通和通讯不便,联系停滞多年。这次赖赖的到来,让大家觉得像是命运的轮回——多年后,又有子孙回到根处。村长还热情地表示:这里不仅是他们的家,也是台湾赖氏的家,欢迎常来。
更令人感动的是,两地族人开始筹划回馈乡里。台湾的赖氏后人纷纷回访心田村,看到家乡的道路、祠堂和学校都希望改善,便自发捐款修缮公共设施、改善教育条件和修整祠堂。很快,一个由海内外族人共同发起的募捐行动筹得了数百万元人民币,用于硬化道路、改善水利和支持村里的教育项目。
赖赖的寻根故事通过网络传播后,感动了无数人。很多素未谋面的网友投入帮助,主动查找资料、翻阅族谱、联系当地,体现出两岸民间浓厚的亲情与互助精神。对于许多台湾同胞来说,这样的故事不是简单的个人情感,而触及血缘与文化的认同:无论历史如何变迁,根与乡的牵绊一直存在。
赖赖回到台湾后,时常望着明亮的月亮,心里想着故乡的夜色。她的经历提醒人们,记忆与血脉终会把人们连结起来:当一方主动伸出手,另一方会回应,这是跨越海峡的情感桥梁,也是许多人对故土永恒的念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